2011年中国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(第1版)》解读

发布日期:
2013-07-01
作者:

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学院 王晓东,姚强,周凡

出处:
《中国医学前沿杂志(电子版)》2013年第5卷第7期
摘要:

1966 年,Haemmerli 根据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例特征,首先以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(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)命名该病,但迄今也有文献称该病为产科胆汁淤积症(obstetriccholestasisOC);1976 年,Reid 全面报道 ICP 对母胎的危害。此后,诸多学者从基础到临床对 ICP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,临床诊疗逐步规范。继2004 年 南 澳 大 利 亚 SAPPWGSouth AustralianPerinatal Practice WorkgroupSAPPWG)、2006 年皇家妇产科学会(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GynaecologistsRCOG)发布产科胆汁淤积症指南,西澳大利亚(2008)、欧洲肝病学会(Europea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)等也发布了相应临床指南。2009 年,我国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制定了《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》。2011 5 月,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正式发布中国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(第 1 版)》,从 ICP 高危因素、临床表现、辅助检查、诊断、治疗、产科处理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并提出了规范化处理意见,王晓东、刘兴会等同时分别发表了《重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规范化诊治》述评,促进对本指南的理解和临床推进。

展开

部分内容仅可在
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

阅读免费指南
发送到邮箱

收藏

分享

评论
提交评论
/ 没有更多了 /
置顶